眾所周知,中國的造紙起源于西漢,后由東漢時期的蔡倫對造紙術進行了重大改進,使得紙張得到推廣使用。西漢墓葬和遺址中發(fā)現的許多植物纖維紙狀殘片或類似紙的物質,“西漢紙”也被視為紙的雛形,那么在西漢時期,這些紙都是用來干什么的呢?
首先就是用于書寫:西漢時期的紙張雖然質量不高,但是比竹簡和絲帛更輕便、經濟、易于保存,因此逐漸被用于書寫各種文獻,如政治、經濟、軍事等方面的文件、奏章等 。例如,1973年敦煌鳴沙山漢墓出土的紙張上寫有《孝經》、《老子》等經典文本,以及《西京賦》、《長恨歌》等文學作品。
其次是用于包裹:西漢時期的紙張也被用于包裹各種物品,以防止灰塵、潮濕、腐蝕等損害。 例如,1957年西安灞橋西漢古墓出土的紙張上寫有“鏡紙”二字,說明是用于包裹青銅鏡的。1986年甘肅玉門關漢墓出土的紙張上寫有“酒紙”二字,說明是用于包裹酒壺的。
最后是用于繪畫:西漢時期的紙張雖然不適合細致的繪畫,但是可以用于簡單的涂鴉、草圖、符咒等。 例如,2006年甘肅放馬灘漢墓出土的紙張上畫有人物、動物、植物、器物等圖案,有的還寫有祝福語、姓名、日期等。
【參考文獻資料】
1、楊巨中,《中國古代造紙史淵源》,三秦出版社,2001年10月
2、《中國古代造紙工程技術史》:陜西教育出版社出版,王菊華,2006
3、潘吉星,《中國造紙史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9年